无氰电刷镀银技术在电连接体(铜排、铝排、铜)
来源:http://www.hbshuadu.com/news/6.html 发布时间 : 2014-10-20
无氰电刷镀银技术在电连接体(铜排、铝排、铜)
本文介绍了FJY系列无氰电刷镀银技术的应用特点。采用该技术对电连接体进行表面镀银改性,可以获得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固、且抗变色能力强的新型无氰电刷镀银层。该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有氰镀银存在的剧毒、环保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当前镀银层普遍存在的易变色问题,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器、电工、电子等领域的无氰镀银生产。
关键词: 无氰镀银,导电排,母排,刷镀,环保,防银变色
1. 前言
银是一种质软、可塑、导电能力强(25℃时电导率为6.33×lO5Ω-1cm-1)、化学稳定性好并具有美丽色泽的贵金属。在电力、电工、电器、电子工业领域,镀银层常用来降低电连接体的接触电阻,并改善镀银零部件的可焊性。
目前,国、内采用电刷镀银技术对导电体表面局部镀银施工所使用的镀银液基本上都是有氰镀银溶液,镀液中含有剧毒的氰化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常常有人出于商业运作的目的,故意把游离CN-浓度较低的有氰镀银液命名为微氰或无氰镀银液(实际上,该镀银液中CN-的总浓度仍然很高)。从本质上讲,这类镀银液的毒性与常规的氰化镀银液并无不同,当其遇到酸性物质时,会释放出大量、剧毒的HCN气体,其毒性与氰化物相当,而且更难预防。
解决有氰镀银液剧毒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使用本质上不含任何形式CN-的无氰镀银液。为此,自1992年以来,西北工业大学曾受多家单位的委托,分别完成了在不同种类基体材料(钛、铝、不锈钢、钢、铜等材料)表面上进行大面积无氰电刷镀银的应用研究与施工任务。由于没能很好地解决镀银层变色问题,长期以来,该项技术并未在民用领域广泛推广。
为了解决镀银层易变色问题,相继采用了铬酸盐钝化、表面光亮镀铑、以及各种形式的镀银保护剂等防银变色技术。近年来,刷镀领域使用较多的是镀银保护剂(如电子油等),由于施工时需要加热固化,大件镀银时无法施工。此外,如果需要对涂覆过保护剂的表面再次镀银,还需要彻底退镀后才能重新施工,生产过程复杂。
西北工业大学一直在对其开发的无氰镀银工艺进行不断地完善,终于解决了无氰电刷镀镀银技术存在的结合力较差、镀银层易变色的问题,采用本文提出的电刷镀银方法,既可获得银层结合牢固(反复弯折不起皮)、又能在长期存放过程中不变色的新型无氰电刷镀银技术。下文将简要介绍其基本特性及应用情况。
2. FJY无氰镀银技术简介
2.1 性能指标
镀银液的pH值为:6.0-6.5;
镀银液的耗电系数为: 0.018 A·h/(dm2·μm);
镀银液的电导率为:62 Ω-1·cm-1(30℃);
刷镀工作电压为:1.5-7 V;
相对运动速度为:3-10 m/min;
施工温度范围为:-5℃ ~ +40℃;
镀厚能力:大于 0.2 mm;
镀银层表面接触电阻:小于10-5Ω;
镀银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符合GB2570-85标准规定的要求。加热到400℃,镀银层不起皮、不剥落。反复弯折不起皮,断口无毛边。
镀银层在室内长期存放、使用不变色。
无氰电刷镀银技术在电连接体(铜排、铝排、铜)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